close
中華日報13日社論--飲水思源:為台南自來水博物館催生,全文如下:  

 被列為國定古蹟的台南市山上區「原台南水道」,第一期山子頂淨水池整修工程即將完工,五月間即可對外開放。「原台南水道」是台灣自來水普及的歷史見證,其建築物與淨水設備保存相當完整,且園區腹地廣大、視野開闊、生態優美,宜規劃為自來水博物館,發展古蹟觀光,讓民眾更能體會飲水思源。 

 台灣古時被形容為「瘴癘之地」,一六三九年盧若騰《島憶詩》稱:「驚聞東海水土惡,征人疫疾十而九。」一七一七年陳文遠在《鳳山縣志》記述:「水土惡毒,歷任皆卒於官,甚至全家一無生還者。」一八九五年日本據有台灣,遭到強烈抵抗,日軍共戰死一百六十四人,但染疫病死者有四百六十四人,病患更接近二萬七千人次。由於衛生條件不佳,當時台灣民眾平均壽命僅三十歲。 

 日治時期推動多項台灣現代化建設,飲水衛生為其中一大項目。一八九五年丹麥籍技師漢遜,在淡水規劃設計全台第一座自來水廠,由總督府顧問巴爾登與其愛徒濱野彌四郎技師接續完成,於一八九九年正式通水。巴爾登去世後,濱野繼承其志業,推動台灣各主要都市自來水建設,一九二二年峻工的「原台南水道」為其代表作。該自來水系統的建立,徹底改變台南地區飲水供應,也使公共衛生大幅進步,深具時代意義。 

 位於台南市山上區的「原台南水道」,汲取曾文溪水源,經過濾後供應台南地區民眾使用,這套系統到一九八二年才停止運作,在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維護下,仍大致保有原貌。其中「過濾器室」屋頂結構全台罕見,十四座英製快濾筒保存完整,「送出唧筒室」的天井移動起重機、豎軸式電動機組,都極具文史價值。 

 「原台南水道」建築很具特色,相關設施見證了日據時代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史,因此被前臺南縣政府列為縣定古蹟,二○○五年升格為國定古蹟。與「原台南水道」同時興建的日據時期自來水工程,大多已功成身退或拆除,唯有臺北自來水博物館獲得妥善保存,並成為觀光、教學或拍攝婚紗的理想去處。 

 「原台南水道」的歷史、文化、觀光價值,比起臺北自來水博物館並不遜色,保存現狀甚至更加完整。「原台南水道」長期列為水源管制區,並未對外開放,所以人為破壞極少,充滿建築與自然之美。閒置的淨水池,近年來成為葉鼻蝠的棲息天堂,更增加「原台南水道」生態特色。 

 但「原台南水道」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且園區停止運作多年,難免呈現荒蕪景象,部分設施甚至遭竊,亟待整修再利用與加強維護管理。由文化部與自來水公司出資,委託台南市政府代為發包的第一期修復工程,目前已接近完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配合這項工程,改善淨水池附近停車場與公廁等設施,冀以為遊客提供必要服務。 

 但僅進行古蹟修復,仍不足以吸引大批觀光客,最好能結合「原台南水道」設施與鄰近的山上苗圃,規劃成五十七公頃的自來水博物館遊憩區,將當地營造成熱門觀光景點。但因涉及產權、地目變更及跨單位合作等問題,有待妥善處理,方能期其有成。

資料來源: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22735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u59778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