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所商品正夯,位在台南市山上區的明德外役監獄,也開辦收容人製作手工「桂花釀」,邀請的是附近二溪國小校長及大內國中校長指導,一人是博士、一人是碩士,獄方笑稱是很有學問的桂花釀。
明德外役監獄表示,因知道附近的二溪國小校長張茵倩及大內國中校長陳慧如在校內推廣製作「桂花釀」,經接洽後兩位校長都很樂意指導收容人學會一技之長,針對農特產品有興趣的收容人,在今年2月25日開辦技能訓練班。
山上有許多寶貴的資源,有美好的人、事、物。
山上數位機會中心與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資訊志工隊,三年來,走過山上的人車鬧街,也穿過山上的田野小徑,多年的紮根,透過一次次的追根之旅,看到山上濃厚的草根人文特質、古老的廟宇文化,也有許多產業(精緻農業、工業)來到這裡,紮根成長。這些點滴紀錄,我們收錄在三本電子書內,包括尋根廟宇、草根人文與紮根產業,希望山上人能連入以下網址,一窺究竟。
尋根廟宇篇:http://tndoc.ksu.edu.tw/sites/tndoc.ksu.edu.tw/files/users/shanshang/ebook/temple/eBook-Plus.html
你知道呼吸動作其實也是氣功的一種表現方式嗎?弘采食品陳萬臺經理與我們分享他身強體壯的秘訣就是,李承忠博士所創編的「生物能醫學氣功」,陳經理練生物能氣功已長達十多年,這十多年來因為這樣的鍛鍊,讓他的身體健康了不少,可以說是每天早上必要做的事呢!
弘采食品原是由津津蘆筍汁公司遷廠過來山上區,所以目前的員工大多數也都是彰化人,每周日統一從彰化發車回到台南山上區,每週五工作結束再一起返回家鄉,因此員工大多數都住在公司的宿舍內,彼此的感情相當融洽。每天早晨,陳經理有時候也會帶著員工們一起練氣功,讓每個員工都能快樂又健康。陳經理告訴我們,生物能醫學氣功共有十七式,練功的要領是調身、調息又調心。
國內少棒「菁英化」結果,讓許多孩子不能快樂打棒球,台南市有位球迷柯序松,獨排眾議,打著「非菁英少棒」旗幟,讓孩子們快樂打球,此舉獲棒球名校善化國小響應,首波已有廿三位學童報名參加,有些甚至遠從一小時車程外的市區前來。
「孩子們,咱們四月廿七日球場見!」短短一句承諾,帶給孩子們無限希望。在台南經營體育用品店的柯序松,從小就是體育主播口中「沒有棒球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就會活不下去的棒球痴、棒球狂」。
柯序松出身嘉義,小時候打過棒球;長大後,雖沒機會成為職業選手,卻仍熱中這項運動。他長年關注三級棒球發展,但也發現,國內少棒不斷菁英化的結果,讓許多喜愛棒球的孩子們怯於上場,孩子們一句「我打不好」,就害羞、不再上場。
為了實現這些孩子的夢想,柯序松扛起一面「非菁英少棒」大纛,奔走近一年,終於有了譜。善化國小校長邱明崇深受感動,免費提供球場,讓喜愛棒球的孩子使用。
柯序松說,報名的廿三個孩子來自善化、佳里、山上、安定等地,甚至約一小時車程外的安平區也有人報名,為了讓遠道而來的孩子住上一晚,善化國小也提供了宿舍、睡袋。
2013.04.14 04:09 am
|
監所商品正夯,位在台南市山上區的明德外役監獄,也開辦收容人製作手工「桂花釀」,邀請的是附近二溪國小校長及大內國中校長指導,一人是博士、一人是碩士,獄方笑稱是很有學問的桂花釀。
明德外役監獄表示,因知道附近的二溪國小校長張茵倩及大內國中校長陳慧如在校內推廣製作「桂花釀」,經接洽後兩位校長都很樂意指導收容人學會一技之長,針對農特產品有興趣的收容人,在今年2月25日開辦技能訓練班。
该部救护车,包含车內救护器材,将配置台南市消防局第四大队山上分队,用於执行到院前紧急救护工作,提升紧急救护品质,使紧急伤病患之生命、身体能获更完善保障。
昨天上午十一时,捐赠人特地南下台南市,参与捐赠仪式,由台南市消防局梁全顺副局长,带领紧急救护科及第四大队警义消同仁代表接受捐赠,并感谢沈先生的大义。
資料來源:http://news.e2.com.tw/gb/2013-4/4767312.htm
明德外役監獄飼養的是台灣本土種的「黑羽土雞」,屬間胸種,不像商業品種已過度改良,保有體型較小的特色,雞肉甜美,種源來自台南左鎮區一名老雞農,他已飼養5、60年,因較不符合商業經濟價值,目前全台已少人飼養,明德外役監將本土雞種發揚光大。
明德雞運動夠,肉質特別好,銷售成績亮眼,目前有8棟雞舍,最多可飼養2萬多隻,一年創下產值近800萬元,可說是「金雞母」。
H7N9禽流感疫情升溫,獄方對野放的明德雞不敢掉以輕心,典獄長許清源說,為防萬一,已為負責照顧的收容人施打流感疫苗。雞的活動範圍都在山上,沒有和外面的禽鳥接觸,且明德雞野放飼養通風好,不是集中飼養,較無防疫上的疑慮。
【2013/04/11 聯合報】
你知道生活中有多少東西都是利用再生纖維製成的嗎?位於台南市山上區就存在著一間神奇力量的工廠,他們利用回收的寶特瓶,進行嚴謹的品質挑選後,將最好的寶特瓶留下,進行加工再生產,製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例如:不織布、紅地毯、汽機車踏墊、菜瓜布、鞋材等其他相關產品,都是出自於這間工廠的神奇魔力。
工廠的規模不大,只分公務部門以及總務部門,員工大約四十幾位,雖然不多,但是每一位員工都秉持著同樣的精神,堅持給客戶最好的產品。公司副理表示:「工廠不挑作業員,幹部要細心培養,所有員工都是從基層做起。」
工廠紮根於民風純樸的山上社區,對於社區居民時常給予回饋,帶著一份肯定、感恩的心,提供附近的廟宇、老人會的活動贊助、當地國中小學獎品等,對於一個企業家、公司行號,能夠在事業有成的時候,回饋於社會,協助居民贊助資訊,細微的舉止,足以更為拉近工廠與當地居民間的感情。